沙龙salon36_沙龙国际salon36_salon36.com客户端
沙龙国际网站 2018-10-31
沙龙国际网站记者 胡广欣1979年,太平洋影音公司引进24声道的立体声卡带生产设备,此后大量流行音乐以“扒带”的形式走入千家万户。“扒带”是当年一种特殊的音乐录制方式,音乐人通过聆听,将港台流行歌曲的旋律、配器等一一记下,并重新填词,再找乐手和歌手来录制和演唱。广东流行音乐始于模仿,却没有止步于此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广东已经有了经营蒸蒸日上的唱片公司、积累了众多歌迷的歌手。通过“扒带”逐渐吸收流行音乐知识的广东音乐人摸着石头过河,摸出了原创音乐的门道。真正属于中国本土的流行音乐,在这片南方热土上踏出了第一步。
卡带市场刚起步时,经常供不应求。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,唱片公司通过“扒带”推出了数量众多的卡带。虽然是未经授权的“翻版”,但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,“扒带”如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,不仅启蒙了听众的耳朵,更滋养了广东第一批真正的流行音乐人。“扒”出流行音乐制作窍门在广州,最早从事流行音乐录音的音乐人包括著名的“老三剑客”——金友中、司徒抗、丁家琳,以及张伟才、邱有为等人。他们翻录了不少香港电视剧主题歌,为内地乐坛打开了流行音乐制作的大门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,更年轻的毕晓世、李海鹰等人进入这一行当。当时内地的流行音乐环境仍然十分简陋:缺录音器材、缺懂行的乐手、缺流行音乐知识……唯一不缺的就是音乐人灵活的脑筋。由于内地还没有引进MIDI,音乐人只能手写谱子,但“扒带”只靠耳朵听,写出来的谱子跟规范的乐谱不太一样。毕晓世回忆:“我们记了谱,但乐手看不懂谱子,演奏上也不够有技巧。”






总指挥:刘海陵总策划:林海利 孙璇 林如敏统 筹:吴慧玲 刘虹 邵梓恒设计统筹:黄江霆